体育工作部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作者:发布时间:2025-05-12浏览次数:10

体育工作部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2020]30号)

为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8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02010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和《天津工业大学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工大教发[2019]001)要求,结合体育工作部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人的效果和功能,真正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新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

1.强化体育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育人的教育体系;

3.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整合和优化体育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探索以体育人的体育课程思政的新模式,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

4.定期修订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案;培育育人效果突出的体育课程思政项目群,挖掘“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好、学生反响佳的课程示范案例;

5.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构建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体育课程模式。

三、主要内容

(一)转变教学理念,加强队伍建设

体育课程思政,是挖掘和利用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到体育教学实践之中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形成体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合力育人的效果。体育教师是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主体,只有转变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以体育人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开展培训、组织教师研讨、经验交流、骨干教师引领示范,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有计划地推进体育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转变为全体教师人人有责的全员育人理念,体育教师自觉担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使命,二是从单纯的显形教育转变为显形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的全程育人理念,既要注重显形的灌输教育,又要注重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三是要从纯专业性教育转变为“大思政”的全方位育人理念,在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竞赛训练中有目的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体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突出价值引领,加强课程建设

大学体育课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以传授运动健康知识、运动技能、提升体质为主要内容同时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课程。体育课程思政将以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教学为核心,以价值为引领进行整体设计。

1.深挖思政元素。按照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深入挖掘不同项目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在体育课程实践中进行思政育人。

2.完善课程大纲。按照“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要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明确体育育人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思政”目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并将之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中,体现在考核与成绩评定中。

3.融入课程教案。不同体育项目蕴含着不同的思政元素,根据课程项目特点,将奥运精神、女排精神、体育名人、体育竞赛、体育法规、体育文化、体育历史及发展现状等相关思政元素,形成含有思政功能的体系化授课教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润物细无声地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力求落实落细。

4.创新教学方法。正确把握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要把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融合起来,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设计。设计专题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想信念、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民族自信、工匠精神、思维方法、人文修养,融入到所授课程的教学之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5.建设示范课程

在动员全员建设体育思政课程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政治站位高、思想觉悟高、影响力强的体育课程思政,推选出体育课程优秀案例。

6.培育示范团队

以体育项目为单位,组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开展团队研讨、团队备课、团队观摩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体育工作部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体育工作部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工作。体育工作部党总支书记和主任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及相关骨干教师组成。

2.注重协同联动。各教研室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共振共鸣的“课程思政”合力。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学生处、校团委的合作,使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提供经费支持。部门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立项的形式对课程思政研究提供资助,对于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奖励。

4.强化考核评价。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及时开展宣传表彰和督促整改工作,把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情况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绩效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五、附则

1、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方案由教学科研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