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体育育人工作实施 方案

作者:发布时间:2025-04-29浏览次数:10

中共天津工业大学委员会

津工大党〔202395

 ★

关于印发《天津工业大学体育育人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各学院、部、处及直属部门: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已经校长办公会、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天津工业大学委员会

天  津  工  业  大  学

                                                                                                2023112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具有独特功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健全“育人、勤练、常赛”长效发展的体育教育机制,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成德,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机构

为深入推进学校体育育人工作开展,学校成立天津工业大学体育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领导

成员:体育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及二级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体育工作部。

工作职责:依托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力量,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丰富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宣传校园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构建体育工作部牵头,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和二级学院共同实施的工作格局,推动我校体育育人工作多样化、特色化和全员化发展,提高体育育人的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遵循体育特点和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以体育人、面向人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革命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健康观。

(二)坚持特色发展。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内涵发展,打造特色体育课程和实践品牌。

(三)坚持全员参与。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和二级学院的作用,激发全体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形成多方联动、富有活力、人人参与的体育新格局。

四、主要任务

(一)以“育人”为目的,强化体育课堂育人效果

1.注重课程引领作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

学校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第一课堂,为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垒球、武术、游泳、健美操、瑜伽、跆拳道、自由搏击、健美、体能与拓展、体育舞蹈、体育保健等必修课程和瑜伽、羽毛球、跆拳道等选修课程,完成教育部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体育人功效,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修订组,对体育课教学大纲及教案进行全面修订,并予以实施。同时,以“天津工业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基地”项目实施为契机,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达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人的教育效果。

3.调整课程评价体系,将耐力素质纳入成绩评价指标

为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考核评价方法。主要采取的措施:对学生推行“闪动校园”长跑活动,每学期男生需完成80公里、女生需完成60公里的跑步任务,并与体育课成绩挂钩。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耐力素质考核纳入体育课成绩中,所占比重为30%,为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夯实身体素质基础。

(二)以“勤练”为手段,强化课外体育育人效果

1.课上练习稳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

课上专项练习是学生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主要手段,必须严抓质量关。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运动技能,使学生了解项目特点和竞赛规则,更要加强学生的体能练习。通过体能锻炼,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2.课后锻炼固成效,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充分运用“闪动校园”长跑APP软件,加强学生课后锻炼,要求学生每天自主锻炼身体,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作业,促进学生体质提升。

3.院系活动促发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

进一步拓展“勤练”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二级学院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以专业、年级、学院为单位,定期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做到院系有活动,弘扬团队精神,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4.社团活动享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依托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街舞等体育社团,在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广泛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增强体质,享受乐趣。

5.校队训练提水平,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

严抓阳光体育代表队建设,坚持常年训练机制,做好梯队建设。严格执行科学化训练,不断提升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打造素质过硬、业务精良、能打胜仗的阳光体育代表队,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

(三)以“常赛”见成效,强化体育竞赛育人效果

1.构建学院、学校二级竞赛制度

深挖学校体育竞赛形式,采取多途径、多手段、多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广的体育竞赛。逐步完善竞赛内容,形成“学院--学校”共同开展的二级竞赛体系,实现人人齐参与的体育竞赛格局。

2.举办学校体育文化节和田径运动会

定期举办学校体育文化节、田径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在体育文化节举办健美操、拔河、跳绳等参与度广的竞赛,以及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技术含量高的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

3.打造学校体育竞赛品牌

定期举办学生喜爱的校级体育竞赛。打造以健美操、排球为学校体育竞赛品牌,逐步形成赛事特色,提高赛事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积极发挥体育赛事品牌效应。

4.发挥阳光体育代表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教练员团队建设,注重运动员队伍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运动员奋勇拼搏的优秀品质,逐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加强学生团队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锻造。全面展现体育精神,促进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发挥竞技体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力争通过校阳光体育代表队的努力训练,参加全国性和天津市竞赛,展示我校体育工作成绩,扩大学校影响力。

(四)以体成德,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将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教会、勤练、常赛各个环节,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等各个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课后作业等过程,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与体育课育人的有效融合,达到体育课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五)以体质健康测试为手段,促进学生体育锻炼

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机制,提供体质健康测试必要的器材保障,将体质测试成绩与学生评优评奖、学院考核挂钩,做好全校本科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完成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的抽查测试任务。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工作责任人,成立工作组,制定工作规划,建立工作机制和有效的反馈评价机制。

(二)强化安全意识。要筑牢“安全第一”的意识,明晰安全工作的责任归属,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为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优秀集体、先进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典型引领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现场推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六、本方案由体育工作部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